首页
>城关要闻>图片新闻

11月20日,兰州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奖牌!谢谢你,兰州人!

日期:2020-11-23  来源:

字号:[][][]

  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,兰州市喜获第六届“全国文明城市”荣誉称号。


   这块沉甸甸的奖牌,是对410万黄河儿女的最美褒奖;这块“含金量”最高的荣誉,是兰州人十五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。  

 

   这一刻,终于圆梦了


  


   雨露细润,梦想花开;春风十里,因为有你。

 

   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启动以来,兰州市委、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,锲而不舍、攻坚克难,为之持续努力奋斗。无论是凛冽的寒冬,还是炎热的酷暑,多少个日日夜夜兰州创建人奋战在一线……一幕幕场景、一个个身影,令人难忘、值得铭记。

 

 

   文明城市,是兰州人一步一个脚印创出来的!回顾创建历程,我们有太多的感触,有太多的话要说。

 

   而今,圆梦之时,意味着告别了一段历史,又将开始新的征程。

 

   大河奔流,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金城兰州正迎面向我们走来。

 
 

   点滴善行  汇聚正能量之城

 

   “城市的样子变了很多、‘高大上’了很多。”大学毕业多年,再次回到兰州的王晴说,不变的,则是这座城市里人的样子,“还是那么善良、热心。我在打车的时候,不小心包丢了,本想着没有记住车号也没有要发票,可能找不回来了,但司机发现后返回原地要给我还包,真是太感动了。”

 

   王晴所见,并不是个例。“拾金不昧已经成为兰州出租车司机的标配”“路上有人突然发病,行人紧急抢救”“还是好人多,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困难群众”……这样的暖流在兰州大街小巷汩汩流动。近些年,正能量事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,兰州也成为一座正能量之城。

 

 

   市民陈杰说,这些年兰州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家庭、兰州好人等评选活动,让他了解到了很多具有正能量的家庭和个人。像热心公益和群众一起唱响美好生活的居廷,夫妻和美的魏列举老两口,教子有方的岳兴文,诚实守信的老板娘范世梅,“他们是我和我的家庭的好榜样。”

 

   从自身做起,从小事做起,向文明靠拢,文明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,文明的种子悄然种进了市民心里,已成为兰州人共同的价值追求。

 

   这些点滴善行,既是兰州市民热忱、良善的性格本色使然,也源自于文明的长期浸润。见到年迈老人上公交车,马上起身让座;碰到不熟悉路的外地游客,热心指引方向……一幕幕文明场景,于细微的温馨之处发芽,最终汇聚成一股澎湃的文明合流,令人对这座城市的好感陡增。


 

 

   城市文明有你有我  全民参与共创文明

 

   有人才有市、有市才有城。城市由人所构成,城市的面貌也由人的行为汇聚而成。

 

   沿着创城之路、回望城市初心,从始至终,兰州创城绝不是为了拿到一块牌子,而是要通过创城使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升、环境发生变化、精神面貌发生改变、文明素质得到提高,让城市更宜居、宜业,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更深的荣誉感、归属感、认同感和幸福感。

 

   创文初期,走在兰州街头,人们常常为找不到垃圾桶而犯难,地上的垃圾随处可见。如今的兰州,各主次干道至少每50米就会有一个环保垃圾桶,垃圾分类也开始深入人心。 

 


 

   针对城市薄弱环节,这两年,兰州市组织实施了“十大突破行动”“十大提升行动”“一月一主题”等多次专项整治活动,城市文明实力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得到明显提升。

 

   破损的墙面粉刷一新、人行道平平整整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、店面招牌统一醒目、垃圾清运快速及时……这些改变都源于近年来兰州市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的结果。 

 

 

   “政府给我们小院里的楼都加装了保温材料,去年冬天就感觉房子里明显更暖和了,今年我们楼上又加装了电梯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,真的要感谢政府。”家住南滨河路的赵小兵说。

 

   对于黄河兰州段的变化,土生土长的兰州人马瑛感触颇深,“如今堤坝坚固,绿树成荫,更美更安全”。周末时,马瑛会沿着黄河风情线,或陪父母散步,或同好友骑行,“感觉像在花园里一般惬意”。

 

 

 

   “我感觉这些年,大家都认识到了文明的重要性,随地扔垃圾的少了,马路上吵架的少了,看到不文明的现象都会主动上前劝说。”马瑛说。

 

   “这些城市的变化,离不开每个兰州人的维护,遇到有人跳河落水,总有人不顾个人安危跳水救人;遇到破坏公共环境,总有人出面阻止;破坏文明成果,大家绝不会放过他。”兰州好人苏彪说。

 

   创建为民,创建惠民。正因如此,兰州各界取得了一致的价值认同,广大市民纷纷自发加入“文明大军”,共同奏出了一曲兰州创城交响乐。 

 

 

   谋当下更谋长远  文明城市再起航

 

   如今,兰州已如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份“城市荣誉”,城市气质、面貌、功能也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。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招才引智,全国文明城市都将加分。但我们仍要看到,兰州很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。城市还不净、不畅、不绿、不美、不宁,真正让硬件“硬”起来,就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有效凸显城市特色。要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,统筹推进绿色城市、节能城市、海绵城市、智慧城市建设,加大综合管廊、水景生态、市政服务、公园广场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城市亮化、美化力度,合理规划配套完善停车场、菜市场、公共厕所、垃圾处理和水、电、气、暖、网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,扎扎实实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痛点,为市民提供高效、便捷、舒适的服务。

 

   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,城市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还要深入挖掘,还需大力培育城市现代人文精神,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。让“一条河、一座桥、一碗面、一本书、一台戏、一片蓝”等一张张城市名片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,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。

 


   创建工作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虽然我们跻身为全国文明城市,但是进入新时代,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,对城市建设管理有了更高要求。

 

   把目光投向未来,创城成功只是个开始。在“创城后时代”,如何使文明创建的成果长期保持下去、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,是不少城市都面临的一大问题。


 

 

   中央文明办要求“全国文明城市要保持创建经常化”,每三年要重新评选、重新命名、重新表彰,对评选上的城市每年要复查一次,并进行排名公布。文明创建是永不竣工的工程,“夺牌”之后,“保牌”任务更重。

 

   文明促进,既要谋当下,更需谋长远。

 

   捧回“金字招牌”的那一刻,圆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,但也意味着新的一场文明城市创建的“持久战”也要悄无声息地打响。

 

综合:兰州日报、兰州发布

 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